楼主
123456
注册时间: 2017-02-07
1#
美国高校有哪些招生方式
此贴发表于 2024-12-27 01:19:07 | 只看该作者

  去美国读书,大家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招生方式,因为不同能力的学生选对了方式才能够提高成功率。和出国留学网来看看美国高校有哪些招生方式?

  招生方式

  1、Regular admission (常规招生)

  常规招生是标准的招生方式,它要求申请人在某个截止日期前(通常是每年的1月中旬),将申请材料提交给所申请的学校。过了截止日期后,学校的招生部门在一段时间内,审查所有的申请材料。

  几个月后(通常是3月末或4月份),申请人会接到学校是否录取的通知。由于要考虑新生的组成结构,学校在做出最后的录取决定前,还要对所有的入学申请进行了一次复核。

  大多数学校在3月末到4月初这段时间内,会向在常规招生过程中提出申请的学生发送通知,被录取的学生必须在5月1日之前给予答复,随后录取决定生效。

  对大多数顶尖大学来说,这意味着申请人可以在5月1日前做出选择,决定是否入学,并将自己的决定通知录取他的学校。在此之前,申请人还可以等待其他大学的录取通知,而不必急于马上就学校的录取通知做出答复。

  2、Rolling Admission (整个学年都接受申请表格的招生)

  在整个学年都接受申请的招生过程中,申请人的材料一经送达招生办公室,招生人员就开始征对这些材料进行审查,并做出录取与否的决定。

  例如,招生季节可能是10月1日开始,学校要求所有申请人将他们的申请材料在冬季或春季的某个截止日期前,送达学校招生部。(对于以该方式提出申请的学生来说,申请材料寄出得越早越好。)

  3、Early Decision(具有约束力的提前录取)

  具有约束力的提前录取政策是多数顶尖大学为那些还在高中三年级上学期的,已经选好第一志愿的学生准备的。它要求申请人在高中三年级的秋季学期(上学期)就提出入学申请。(DEADLINE一般为11/1或11/15),该录取通知是一纸具有约束力的录取合同。

  实行该项招生政策的学校在接到申请材料的数月后,通知申请人录取与否的决定。申请人一旦被录取,就必须进入该项校学习。一旦向一所学校提出了ED的申请,申请人就不再享有向其他学校申请ED或EA的权力了。

  4、Early Action (不具约束力的提前录取)

  只有很少一部分学校实行不具约束力的提前录取的招生政策。它允许申请人提前提出入学申请,学校在一两个月后将评审结果通知申请人。与具有约束力的提前录取相比,该项招生政策不具有约束力。

  如果被申请学校录取,申请人并不一定就非要上该校不可,他仍可以等接到其他学校的录取结果(RD)后,再做决定。申请EA招生政策的申请人可以同时向另一学校提出同样的申请,但不可以再申请另一所学校的ED。

  招生政策

  成绩是王道:它可不仅仅是一个分数

  学校,尤其是顶尖学校,自然是想要选择最好的学生录取,但是,优秀的定位是什么呢?诚然,面对海量的申请,成绩是最节省选择成本的过滤标准,而且这一纸成绩单,实际上反映了学生很多优点,比如聪明,刻苦,自律等等。但问题是,成绩虽然可以说明很多问题,但毕竟不能与优秀挂上等号。优秀本身就很难定义,有的人有极强的自控能力,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效率很高,但是也有的人,虽然十分懒散,甚至生活自理能力都很低,一个工作可以拖延很久,但是一旦开始工作,却也可以完成得十分漂亮,让人赞叹。人本身就是多元的,试图用单一的标准去筛选多元的学生,本身就不合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学除了成绩也会注重其他方面。

  小编评述:总体而言,成绩虽然不是唯一标准,但是依然很重要,国外院校对于成绩的要求的确在反思,但是对于申请者,切不可因为这样的反思而放松对于成绩的重视,因为无论怎样,高分成绩都是一个绝对的加分点,何况,即便大学哪一天真的降低的均分要求,激烈的竞争依然会无形中将成绩的比拼提高。

  公平和歧视只有一线之隔:多元化和公平如何取舍

  这几年,关于国外院校申请中歧视亚裔申请者的新闻和官司不断,甚至最高法院在去年表示外国院校在筛选申请学生的时候可以参考申请人的肤色和种族,当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和抵制。这里要说明的是,最高法院主要是考虑美国每个种族人口能够受到公平教育,就好比中国高考中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因为如果单纯的用分数或者其它指标招生,也许会造成某个种族或群体不能很好的接受教育,所以规定学校的不同族裔学生比例,保证每个族裔人群都能够接受教育。

  但是,虽然说这个政策说是造福所有人,但首当其中的就是亚裔。原因很简单,亚裔想来在考试成绩上傲视群雄,但是因为每个学校不单纯用成绩为标准招生,而是每个种族群体都有限定配额,这就意味着,一个中国学生平均分达到92都进不去的学校,另外一个别的种族的学生也许平均分82就进去了,而原因不是因为这个中国学生不够优秀,而是因为这个学生能够招生的中国学生有限。那这到底是对这个学生的歧视,还是对另一个学生的公平呢?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书香门第也是优势

  很残酷的一个事实是,很多高等院校,比如哈佛和耶鲁,非常看重校友子女的申请,换言之,子女申请父母曾经上学的学校,会有很大的优势。当然,对于这些学生,他们会觉得理所应当,不仅仅是因为有一层“都是自己人”的意思在,同时,如果父母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那么他们的孩子自然也会受到父母影响。但是,这对于其他申请者,可能又是一个不公平因素,因为这也意味着,两个同样努力优秀的学生,可能就因为父母的原因,拉开差距。

  同时,很多大学也表示,学生家庭的财务状况也是他们会做考虑的地方,当然,不会成为决定性因素,只是会做参考。不过,这依然会对很多家庭条件不是非常优越的孩子造成不公。

  大学招的是一个人,不是一张纸

  现在高等院校,不仅是国外,中国的一些大学,也开始尝试全方位的考量学生。比如,有些学校会列出来他们对学生一些品质的期待,比如要有好奇心,要有对生活的热情,期待改变,拥有克服困难的能力等等。当然,这些品质并非只是跟学生短短的面试,或者只看学生写的个人陈述,就判断出来的。学校会通过学生提供的个人经历,甚至利用网络技术,搜索学生参加的活动和比赛,来判断学生的特点。同时,很多学校现在尝试申请文件形式多样化,比如允许学生上传视频,音频,图片等各类文件,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甚至有些学校,会要求很多申请者一起来到学校,共同完成一个作业或者任务,观察申请者在合作中的表现,他们的领导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所以要明白,大学想要招的,是一个人,不是一张纸,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很多中国学生和家长,还是无法摆脱用考中国大学的思维去看待留学申请,觉得只要成绩达标,语言成绩达标,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个人陈述其实是一个精华,不仅仅是罗列学生的经历和奖状,更是告诉学校,这个学生哪里与众不同,为何应该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很多学生和家长洋洋得意的成绩,仅仅是激烈的大学申请竞争中的第一轮比赛而已。

  

  

  

  

  

快速回复
发 帖: